生化环材类专业已因绿色经济需求提升而不再是“天坑”,材料、环境类薪资和就业率增长显著。相对地,法学、土木工程、旅游管理、英语四大专业因行业需求萎缩或技术替代,成为新的“天坑”,就业前景较弱。
本文将探讨“生化环材”专业的发展新趋势,并分析2025年最新的四大“天坑”专业,以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进行报考决策。
一、生化环材不再是天坑专业
1. 就业情况显著提升
材料类和环境科学类专业的就业落实情况大幅提升。据《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材料类专业的毕业落实率位于本科主要专业前10%,2023届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达到了6474元,远高于五年前,薪资增长居本科专业第三位。此外,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也有不小的涨薪空间,显示出未来的高需求和高回报潜力。
2. 政策推动与产业需求
2024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需达到15万亿。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相关职业需求,材料和环境相关专业也因此成为市场抢手人才。生化环材的其他专业在生物育种和化工材料领域也有更多机会,是新兴的就业蓝海。
二、2025最新四大天坑专业
尽管“生化环材”类专业实现了“翻身”,但其他一些专业则因市场需求下滑、就业环境恶化,被认为“接棒”成为新的“天坑”专业。以下是四大需警惕的“天坑”专业分析:
1. 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在过去十年中连续被列为“红牌”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资格考试门槛高、起薪水平低等问题让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处于较低水平。2023年毕业生平均月薪5306元,不仅低于本科平均薪资,且该专业的毕业落实率也相对较低,法考难度更是成为很多法学毕业生的挑战。
2. 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在房地产业和基建行业黄金期退潮后,逐渐面临就业困境。尽管其毕业落实率高达82%,薪资也达6367元,但工作环境艰苦、流动性高、职场满意度低的特征,仍使得土木工程被认为是一个挑战性大的专业。此外,一些高校对土木工程专业招生规模的调整更让其未来就业预期蒙上阴影。
3. 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受疫情影响,整体需求急剧下滑,特别是文旅行业萎缩,市场需求不振。数据显示,该专业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41%,就业满意度也相对较低。2023年毕业生月均收入为5504元,大幅低于本科平均。这也使得很多学生最终从事文员等与专业不匹配的岗位,整体职业发展受限。
4. 英语专业
英语专业因AI翻译和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在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下降。尽管该专业设置在全国近八成高校中普遍存在,但其对口职业如翻译和外贸岗位需求不高,导致许多英语专业毕业生不得不从事销售、文员等非对口岗位。此外,2023年毕业生薪资5467元,专业相关度也低于本科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