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校本科扩招计划正式启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3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相继发布招生新政,今年全国重点高校本科计划新增总规模预计超2万人。
圆梦小灯塔特别整理最新招生趋势,为考生揭开扩招背后的报考机遇。
一、2025扩招概况(数据速览)
【顶尖高校扩招榜】
清华大学:新增150人(设立AI交叉书院)
北京大学:扩招150人(元培/信科/工学院重点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超100人(新增AI+智慧治理方向)
上海交大:新增150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重点)
中国农大:大幅扩招500人(涉农工科重点突破)
【区域强校扩招动态】
华中科大:7305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增量显著)
武汉大学:7300人(新兴业态学科扩招)
中山大学:7845人(大湾区战略人才培养)
西安交大:+200人(智能装备制造方向)
湖南大学:+300人(新工科/战略新兴专业)
【各大学扩招详情】
1、北京大学
拟扩招本科生名额:150人
扩招领域:北京大学新增计划将重点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基础学科和新兴前沿领域,紧密结合学校规划发展方向、突出北大优势、北大特色,主要依托元培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以及临床医学专业进行培养。近年来,学校在总结元培学院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又调整组建了信息科学技术和工学两个本科生院,推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强化基础与深化交叉并举,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取得积极成效。未来,学校在扩大本科招生规模的同时,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2、中国人民大学
拟扩招本科生名额:超100人
扩招领域:中国人民大学此次扩招重点锚定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对接基础学科支撑、前沿交叉学科建设、战略急需领域突破三大方向,打造人才培养高地。近年来,学校重塑新型书院体系并组建六大书院,将全体学生纳入书院与学院双重培养;制定“面向2037建校百年本科人才培养创新行动计划”。同时新设吴玉章学院、苏州人工智能学院、智慧治理学院等数十家教学科研机构;紧盯技术前沿变革、加速学科跨域交叉,新设人工智能与智慧治理、数据科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环境科学与工程等本科专业以及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班等多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3、清华大学
拟扩招本科生名额:150人
扩招领域:3月2日,清华大学宣布2025年将适度扩招本科生,重点培养“AI+”拔尖创新人才,同时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新增本科生将进入新成立的书院学习。此外,学校还正建设人工智能辅修专业/证书项目,打造38门具有清华特色的人工智能类通识课程,帮助学生更好了解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知识。据悉,目前学校已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首批已有117门试点课程、147个教学班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实践,开发出智能助教、备课辅助、智能批改等多种功能场景,同时还为学生配备人工智能学习助手并持续升级,为学生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
4、中国农业大学
拟扩招本科生名额:500人
扩招领域:学校此次扩招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生物智造、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等学科领域扩大招生规模。同时,学校计划开设院士班、卓越工程师班等人才培养班型。近年来,学校对标国家重大战略与新质生产力,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本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智慧+大农科”的灵活专业体系,突破了智慧农业作为单一专业的发展局限,目前已拥有“神农”“丰登”“孺子牛”等大模型,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方面不断取得新的工作成效。
5、上海交通大学
拟扩招本科生名额:150人
扩招领域: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将增加15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近年来,学校新成立人工智能、未来技术、智慧能源创新等学院,并强化高层次交叉创新人才培养,首批立项涵盖海洋智能无人技术、航空航天工程(智能飞行器技术方向)、智能医学工程等方向的9个AI+专业,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科技领军人才和具备底层创新能力的学科交叉型人才。目前,学校首批建设357门AI课程,新立项建设168门AI课程及15个跨学科AI微专业,重塑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
6、武汉大学
拟招生本科生名额:7300人
扩招领域:2025年,武汉大学增加的招生名额将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学校还将新增机器人工程、数字经济、智慧城市与空间规划、智慧能源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大力推进低空经济双学士学位试验班。近年来,武汉大学率先实施数智教育改革,持续探索特色化的数智教育人才培养路径。学校推出了“1+5”《武汉大学数智教育丛书》,包括《武汉大学数智教育白皮书(数智人才培养篇)》,凝练出“五数一体”“五体驱动”的数智人才培养理念,发布2024版“数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1+16+N”高水平数智教育课程体系和拔尖人才培养三级特区,实现了从高中到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全面覆盖与贯通培养。
7、中山大学
拟招生本科生名额:7845人
扩招领域:2025年,中山大学新增的招生计划主要聚焦于新兴交叉学科、国家紧缺学科以及双学士学位等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旨在推动重点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强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的针对性和能力。近年来,学校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17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设置“人工智能+”交叉专业、微专业和双学位项目,着力培养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跨学科人才。
8、四川大学
拟扩招本科生名额:101人
扩招领域:四川大学2025年新增招生指标主要用于学校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优质特色本科专业。近年来,学校瞄准当代重大科学前沿、国家重大发展需求的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领域,开设院士领衔的深地与地下水利等7个大师班,建设网络空间安全、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生物质技术与工程、中国古典学等新兴专业及数学与智能科技、医学技术与智能制造、计算与金融等10个双学士学位项目。
9、电子科技大学
拟扩招本科生名额:100人
扩招领域:电子科技大学本次扩招旨在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重点针对电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领域人才需求,强化新兴学科和优质特色本科专业布局;同时,进一步深入推动双学士学位项目,培养更多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2025年,学校将打破学院与学科壁垒,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电子和计算机(ECE)关键核心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打造成电品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此外,学校还将实施“‘人工智能+’复合型创新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复合型创新人才。
10、西安交通大学
拟扩招本科生名额:200人
扩招领域:2025年,学校聚焦物质科学、先进制造、生命医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相关专业的人才储备,将继续扩大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储能技术、电气能源、医工交叉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同时,学校布局“AI+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形成了超前试点、全面升级的1+3+4+N的“AI+X”专业体系。在“AI+X”专业体系中,开设了智能制造工程、能源互联网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3个AI相关专业,还深化交叉融合培养模式改革,增设了智能化工、数据科学、数字经济、语言数据科学等4个AI+专业新方向。
11、云南大学
拟扩招本科生名额:300人
扩招领域:2025年,云南大学扩招名额主要投向理工农医类专业及双学士学位项目相关专业,将重点针对科技、农业、医疗等关键领域人才缺口,强化理工农医类学科布局,助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拔尖创新人才,同时推动双学士学位项目提质增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在学科规划建设方面,学校将面向国家战略和云南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持续实施交叉复合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推动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改革并取得重要进展。
二、扩招背后的国家战略
本次扩招呈现三大特征:
1、人工智能+X复合培养:清华、武大等20所高校设立交叉书院
2、新工科全面升级:集成电路/网络安全/智能制造成扩招主力
3、基础学科强基扩容:北大元培、川大拔尖班扩招超30%
特别关注:
中国农大新增智慧农业工程专业
电子科大开设集成电路卓越班
人大首创"小语种+涉外法治"培养体系
云南大学理工农医专业扩招300人
考生须知:扩招≠降分录取
中国农大招办白菲主任特别提醒:理性看待三大现实!
① 头部高校省际竞争仍激烈(平均省增不足10人)
② 新兴专业可能存在"报考扎堆"风险
③ 双学位项目对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三、报考策略建议
1、关注目标院校在本省的具体扩招专业(部分省份或出现专业级差调整)
2、交叉学科重点关注"书院制"培养方案(如清华新设通识书院)
3、参考近3年位次时,需叠加计算今年扩招比例
4、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可能同步增加名额
圆梦小灯塔特别提示:高考专业投档分数线及位次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报考生源、志愿情况、招生计划增减直接相关。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仅要参考近三年的位次变化,还要结合今年招生计划变化。考生要关注今年高校在各省份投放专业及招生计划增量,综合考虑自身成绩位次、专业意向、兴趣爱好以及院校办学综合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