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八个省份将实行“3+1+2”新高考改革,这一模式不仅调整了考试科目,还引入了等级赋分制度,为考生和高校提供了更为公平、合理的录取依据。下面,我们将详细解读“3+1+2”高考赋分制度。
一、2025年“3+1+2”高考赋分详细解读
1、模式介绍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每门科目满分 150 分,总分 450 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满分 100 分,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每科满分 100 分,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高考总成绩满分为 750 分。
2、赋分原理
等级赋分制是根据考生的原始分数在该科目所有考生中的排名,将其转换为一个等级分数。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消除不同科目难度和评分标准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使得不同科目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3、具体步骤
(1)划分等级:将各选考科目的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 A、B、C、D、E 共 5 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 15%、35%、35%、13% 和 2%。
(2)确定赋分区间: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为 100 分,赋分起点为 30 分。A 等级的赋分区间为 100 - 86 分,B 等级为 85 - 71 分,C 等级为 70 - 56 分,D 等级为 55 - 41 分,E 等级为 40 - 30 分。
(3)转换分数:依据等比例转换原则,将考生的原始分转换到对应的赋分区间,得出考生的等级转换分。
转换公式为:
“该区间高考最高分”指考生所处等级内的最高原始分数。
“原始分”指考生的实际考试卷面分数。
“该区间高考最低分”指考生所处等级内的最低原始分数。
“等级赋分区间最高分”和“等级赋分区间最低分”分别指对应等级的赋分范围的上限和下限。
“x”是考生最终转换后的等级赋分成绩。
不过高考成绩公布时,考生查询到的选考科目成绩已经是等级赋分后的成绩,无需自行换算。
二、新高考选科赋分规则对照表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新高考选科赋分规则,以下提供一个简化的对照表:
等级 | 比例 | 赋分区间(分) |
---|---|---|
A | 15% | 100-86 |
B | 35% | 85-71 |
C | 35% | 70-56 |
D | 13% | 55-41 |
E | 2% | 40-30 |
根据上文所提到的赋分具体步骤,下面举例说明,以便考生更清晰地了解赋分规则。
假设某同学思想政治学科原始分为81分,而该学科B等级的原始分布区间为82~61,则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的原始分属B等级,B等级的等级分布区间为85~71,按照转换公式:
(82-81)/(81-61)=(85-x)/(x-71)
解的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的等级分为:x=84.3≈84分(四舍五入取整数)
注意事项:
1、科学选科:选科时不仅要考虑个人兴趣和特长,还要考虑科目的难度、选考人数等因素。避免盲目跟风或随意选择。且不同高校和专业对选考科目有不同的要求,考生需提前了解目标专业的选科要求,避免选科不当导致无法报考心仪专业。
2、关注排名:赋分制度下,排名比原始分更加重要。考生需关注自己在选考科目中的排名情况,以便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赋分成绩。
综上所述,“3+1+2”高考赋分制度为考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选科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考生需充分了解赋分规则,合理规划选科,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