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强基计划参与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本文我们将一起来详细梳理2025年强基计划的39所大学名单及其招生专业,并为不同分数段的考生提供一些报考策略。
一、2025强基计划39所大学名单及招生专业
强基计划自2020年推出以来,就吸引了众多顶尖高校的参与。2025 年强基计划的 39 所试点高校均为国内顶尖的 “双一流” 建设高校,这些高校涵盖了众多基础学科及相关专业,为有志于投身基础学科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考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具体名单及招生专业如下:
1、39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
2025年参与强基计划的大学依旧为39所985、双一流院校,分布于全国18个省份,其中北京市参与强基计划的学校最多,达到了8所,其余省份在1-4所,具体院校名单如下:
2、39所强基计划院校招生专业
这些高校在强基计划中开设了众多涉及国家重大战略的专业,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以及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热门专业。
2025年最新公布的强基计划院校招生专业如下: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5年招生专业新增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其余为历年常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类。
(2)大连理工大学
招生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应用化学、生物工程,选科要求为物理+化学。
在最新招生简章出来前,考生可以参考2024年招生专业进行准备。
其中,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开设的专业涵盖了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类、基础医学等,其中生物科学类新增生物医学和基础心理方向,化学类新增材料方向。
清华大学则注重基础理科学术类和专业工程衔接类专业的培养,如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化学、生物科学等。
以下整理2024年各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红色文字为2024年各校新增专业,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新增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其中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仅招文科类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9所院校只招收理科类专业考生。
二、各分数段报考策略
面对如此多的选择,考生们如何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兴趣做出最佳的选择呢?以下是根据不同分数段为考生们提供的报考策略,供考生参考:
1、670-680分
建议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此分数段的考生是强基班的佼佼者,建议将清北作为保底选择。热爱基础学科的学生可以在清北的强基班中获得更优质的学习资源。拥有五大竞赛省一以上奖项或参加过清北夏令营并取得佳绩的考生,在校测中可获得额外加分,没有清北夏/冬令营经历的考生近期可以重点关注清北冬令营2025报名时间。
2、650-670分
建议院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东五校)。
这些院校采用校测模式,初试成绩可作为进一步筛选的依据。具备竞赛背景的同学在申请时将占据优势。相关奖项和材料的准备能在面试环节展现考生的竞争力。北航在此分数段也值得考虑,其加权成绩入围方式对数学、物理成绩突出的考生较为有利,王牌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非常值得报考,文科生则可重点关注复旦、浙大、南大等学校。
3、630-650分
建议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
此分数段的考生选择相对集中。北航和西北工业大学在航空航天领域表现出色,喜欢工科的学子可以将其作为目标,文科生则可重点关注人大、武大、北师大的文科专业。
4、610-630分
建议院校: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85高校。
成绩相对较高但不稳定的考生可用这些学校保底;成绩与之相当的考生可结合自身爱好、特长和专业挑选;分数稍低的考生若不排斥调剂,也可冲击一下,争取进入 985 高校的机会,理科考生可以关注中国农大、国防科大、中大等,中山大学的生态学等专业实力突出,人文社科类则推荐华东师范、山大等学校。
5、590-610分
建议院校: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
这些高校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且对考生的分数要求较为宽松,适合那些对成绩不太有优势但又希望进入985学府的考生。
6、550-590分
建议院校: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
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科学等专业在全国处于顶尖水平,中央民族大学在民族学等学科领域有独特优势,这些学校在特定领域的教学质量高,对考生的要求也相对较低。
总之,考生在报考强基计划时,应充分了解各高校的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及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合理定位目标院校和专业,制定科学的报考策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