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5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体现了以下特点和趋势,值得关注:
一、政策亮点与优势
多元选拔机制通过学科竞赛、思想品行、学业成绩、创新技能四类通道选拔人才,打破"唯分数论",尤其注重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符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向。
1、专业设置凸显学科优势
聚焦"双一流"学科(大气科学)及10个全球ESI前1%学科,科教/产教融合班体现校企协同育人特色。4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如人工智能+大气科学)响应国家跨学科人才培养需求,具有前瞻性。
(1)首选科目物理、再选科目化学
(2)首选科目物理、再选科目不限
(3)首选科目历史、再选科目不限
2、培养模式创新
拔尖基地班配备院士导师、专设留学基金;联合培养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顶尖机构合作,资源倾斜明显。实验班实行"双导师制",强化产业对接,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趋势。二、潜在考量因素
3、竞争门槛较高
学业优秀类对排名要求严格(四星级中学需前30%),学科竞赛需省级奖项,可能限制部分考生参与。面试按招生计划5倍入围(380人→1900人),最终录取率约20%,需合理评估自身竞争力。
4、时间节点压力
报名截止(5月10日)、面试(6月中旬)与高考备考重叠,考生需统筹时间管理。
成本收益评估虽录取优惠(达特控线即可),但需投入准备材料、面试等额外精力,需权衡是否影响高考冲刺。
三、小灯塔老师的针对性建议
1、适合人群
学科竞赛获奖者、成绩稳定居年级前列、或有突出创新实践经历的学生。对大气科学、环境工程、人工智能等特色专业有强烈兴趣的考生。
2、准备策略
材料优化:突出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奖项/经历(如气象类竞赛对大气科学专业)。面试准备:关注学科前沿(如碳中和、AI气象预报),强化逻辑表达与专业认知。风险对冲:即使未通过综评,高考统招仍有机会,建议同步关注统招批次专业。
长远视角南信大在气象、环境等领域就业优势显著(中国气象局共建),但部分新兴交叉专业(如金融工程+信息安全)的市场认可度需进一步调研。
四、总结
该综评方案为具备学科特长的考生提供了降分录取优质专业的通道,尤其适合目标明确、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建议结合自身职业规划理性选择,避免因"综评热"盲目报考。若条件匹配,值得投入准备,但需以不影响高考为底线。